“十一”八天小長假剛結束,緊接著就是連上七天班?!按蚬と恕辈唤职l(fā)出哀嚎:為何假期常常要付出調休的代價?
近日,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、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琪延對《有識》欄目表示,放完假之后再進行補班,是從經濟角度來考慮,以保證節(jié)假日總量不變且經濟總量不產生損失。但調休帶來的連續(xù)工作,往往會產生疲勞,實際上工作效率不一定高,反而會影響經濟效率。對此,他建議,應該取消這種“前借后挪”式調休,從我國現行條件來看,是可以多放幾天假的。此建議一出,立刻引發(fā)了網友的巨大反響。
政策制定需要關注群眾需求。很多網友對于當前的調休政策表示質疑,認為放假等于“挪假”。事實上,這一現象背后所反映出的問題是調休政策與民眾實際需求脫節(jié),假期休閑的意義已轉變?yōu)榇龠M旅游,拉動內需。如今,五一、十一調休政策讓很多人感到不滿,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者沒有站在民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。群眾對于假期的需求不僅僅是旅游,更多的是休息和放松。因此,調休政策的制定應該更加關注大部分群眾的需求,而非僅僅以促進消費為目的。今年7月湖北省恩施州“反向調休”獲贊背后的民意值得我們思考。
通過優(yōu)化休假政策,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休息的樂趣。有專家曾建議,需對現有的休假制度進行再優(yōu)化,增加假期天數,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休假需求。據悉,這項建議是由多位專家共同提出的,他們建議在現有的帶薪年假和周末休息的基礎上,增加法定節(jié)假日和帶薪假期的數量,以提高人們的休假質量。具體來說,專家建議將春節(jié)、清明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等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設為帶薪假期,同時增加國慶節(jié)的帶薪假期天數,使得人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享受更多的假期。這項建議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。
延長或增加假期,多年來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協(xié)委員熱議的話題。今年兩會前夕,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也曾建議將春節(jié)法定假期從3天增加到5天,加上一頭一尾兩個周末,公眾一共可以休息9天。這些建議引起了網友共鳴,因為春節(jié)或清明假期適當延長,既能滿足家人團聚共享天倫的情感需求,也是新時代背景下維系年味的重要條件。調整休假方式的建議,體現了代表和委員對公眾假期福利的關注;網友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,折射出的是保障休息權的心聲。解決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美好假期的需求,最好的途徑還是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。勞動者的假日,不能靠拆東墻補西墻挪出來,而應該依照法律法規(guī)帶薪休出來。
調休到底該如何休?雖說眾口難調,但不管是點贊還是吐槽,都應讀懂這背后的民意期待——人們不過是想多一點假期和休息時間。
在公眾民意期待中,也不乏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,從民意和社會心聲出發(fā),結合實際情況,不斷完善和創(chuàng)新休假制度,才能提升人民群眾對于公共假期的“獲得感”與“幸福感”。(寧實平)
(作者:寧實平)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2033003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512017000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桂)字第020號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:(桂)字第0230號
網警備案號:45010302000253
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
舉報電話:0771—5530647 郵箱:mail@nnnews.net
登錄
還沒賬號?立即注冊
點擊頭像快速登錄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