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寧市融媒體中心—南寧新聞網(wǎng)訊(記者 唐秋艷 通訊員 熊至娟)近期,南寧市市場監(jiān)管局不斷接到消費者反映“板繪設計”“播音配音”等兼職技能培訓糾紛共計372件,其中涉及南寧市某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有226件,主要反映參加培訓時,存在誘導、虛假宣傳、承諾退款不到位等情況。根據(jù)消費者反映的問題,11月6日,南寧市市場監(jiān)管局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發(fā)布今年第8號消費提示,請消費者擦亮雙眼,要求交定金、分期付款的,一定要多留個心眼。
選擇正規(guī)機構。消費者要核實機構資質,查看培訓機構是否具有相關的辦學許可、營業(yè)執(zhí)照等合法資質,通過國家企業(yè)信用信息公示系統(tǒng)等官方渠道查詢該機構的注冊信息、經營狀況、是否存在行政處罰記錄或失信行為。如果是在線培訓平臺,要確認其是否有相關的備案和認證。對機構進行口碑評估,利用網(wǎng)絡搜索、社交媒體、朋友推薦等方式了解培訓機構的口碑和信譽,可以查看其他學員的評價和反饋,了解機構的教學質量、服務態(tài)度等方面的情況,但要注意辨別信息的真實性。
理性看待宣傳。審慎宣傳誘惑,不要輕信培訓機構 “包過”“包就業(yè)”“輕松月入過萬” 等過度承諾和夸大宣傳的話術,要認識到兼職技能的學習和提升需要時間和努力,沒有捷徑可走。核實宣傳內容,對于培訓機構宣傳的師資力量、課程內容、教學資源等信息,要進行核實,例如,了解授課教師的資質和教學經驗,確認課程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和水平。
仔細閱讀合同。簽訂合同前進行合同主體確認,仔細確認合同簽訂方是否為提供培訓課程的正規(guī)機構,避免與一些不相關的第三方或個人簽訂合同。審查條款內容,認真閱讀合同中的所有條款,特別是關于課程費用、課程安排、退費政策、違約責任等方面的內容。注意是否存在免除培訓機構責任、加重消費者責任的 “霸王條款”。如果對合同條款有疑問或不理解的地方,要及時與培訓機構溝通并以書面形式進行確認,特別是涉嫌退費的條款事宜,一定要書面明確。
謹慎支付費用。避免私下交易,盡量通過正規(guī)的支付渠道進行繳費,如銀行轉賬、第三方支付平臺等,避免通過個人社交賬號轉賬或現(xiàn)金交易,這樣可以保證支付的安全,并且在出現(xiàn)問題時便于查詢和追溯。注意費用明細,明確課程的收費標準和收費項目,避免出現(xiàn)隱藏費用或額外收費的情況。對于一些培訓費用較高的課程,實在需要分期付款的,要了解分期付款的具體方式和利息等相關信息。
保留相關證據(jù)。收集憑證,妥善保存與兼職技能培訓相關的所有憑證,如課程宣傳資料、合同、發(fā)票、支付記錄、聊天記錄、學習筆記等。這些證據(jù)在發(fā)生消費糾紛時將起到重要的作用。記錄學習過程,如果是在線課程,要注意保存課程的學習記錄、作業(yè)提交記錄等,以便證明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參與度。如果遭遇到培訓機構拒絕退費或拖延處理,可以撥打12345熱線或者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反映,同時還可積極尋求法律援助,涉嫌詐騙的,可向公安機關舉報。
編輯:覃鳳妮
責任編輯:羅寧
值班編審:符蔚
(作者:唐秋艷 熊至娟)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12033003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45120170002
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許可證 (署)網(wǎng)出證(桂)字第020號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:(桂)字第0230號
網(wǎng)警備案號:45010302000253
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
舉報電話:0771—5530647 郵箱:mail@nnnews.net
登錄
還沒賬號?立即注冊
點擊頭像快速登錄
請輸入驗證碼